一网通办 HOME English

张清华

2025年05月13日 阅读量:0返回列表

个人信息:张清华,男,教授、博导,基建规划与校园管理处处长,桥梁工程系副系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杰出人才奖获得者,永利官网入口钢结构桥梁疲劳学科方向带头人和钢桥性态感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焊接与连接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公路学报》编委等。在钢桥疲劳性能调控和智能建造、疲劳失效机理与性能强化、疲劳损伤智能监测检测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为我国主跨超千米大跨度斜拉桥和多塔悬索桥的发展提供了直接支撑,在常泰过江通道、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武汉青山长江大桥等60余座特大钢桥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保障了重大工程的高品质建设和服役安全。发表论文150余篇,2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持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技术进步特等奖各1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项、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和永利官网入口科研育人先进个人等。

牵头的钢桥性态感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创新团队,秉承理论研究与重大技术难题紧密结合、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优良传统,针对长寿命高品质钢桥新结构、性能劣化与强化调控、服役性态智能监测检测三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依托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常泰长江大桥等数十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项目,在钢桥疲劳裂纹扩展理论、疲劳抗力强化技术、全寿期疲劳性能提升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包括:(1)建立了钢桥疲劳裂纹扩展跨尺度理论分析方法,解决了钢桥疲劳损伤的跨尺度分析和效应量化难题;(2)发展了钢桥疲劳抗力强化设计关键技术,攻克了多失效模式疲劳抗力的统一评估和构造细节疲劳性能强化难题;(3)开拓了钢桥服役性态演化智能监测检测新方向,初步构建了钢桥全寿期疲劳性能提升与动态评估体系。团队成员主持完成包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超100项,发表论文超400篇,授权发明专利35项。

最新通知